2001年4月,李苑鑫在吉林长春出生。他父母个头都高,但最终没选择进专业队,而李苑鑫从小学开始就喜欢上打篮球,据他回忆,“小学时候都是随便瞎玩,到了初中的时候被招入校队才开始正经训练”。 不过,比起职业梯队的专项训练,李苑鑫的训练量并没有那么多,直至高中来到吉林省实验中学,李苑鑫才真正开始接受专业化的篮球训练。 当时李苑鑫觉得训练量不太够,他晚上有时间会自己到球馆开小灶加练,每到寒假暑假,在大家都沉浸在假期的松弛之中时,李苑鑫反倒是延续了学期时的训练节奏,上午一练,下午再一练。 高中时就拥有超过2米的身高,勤练带来的扎实基本功,这两样东西大概就是他能够在对阵台湾高中联赛冠军,著名的能仁家商中学爆砍58分18篮板4盖帽的原因…… 李苑鑫打耐高也是大魔王的存在,当时大家已经开始叫他“耐高约基奇”了。当时李苑鑫留着小平头,吉林省实又是胸前有彩色条纹的白色球衣,乍一看,这不就是约老师…… 而这反倒也成为一些批评声音的源头,有人说李苑鑫上了北大反而进步幅度太慢,北大“放养式”的训练模式耽误了李苑鑫? 本赛季,李苑鑫在CUBAL场均12分6.8篮板2.6助攻,防守端还有1断0.9帽,命中率在59%的高水平线上;他的正负值和数据上的综合影响力都超过了联赛98%的同位置球员,同时还是冠军球队的核心中锋。 而取得这样的成就却得到“进步幅度太慢”的质疑?那他从前是有多强…… 我觉得,不是李苑鑫从前强得没边,要知道李苑鑫目前身高2米08,体重125公斤,臂展2米11,在耐高赛场上他自然鹤立鸡群,但放在大学生和职业球员里就没有那么夸张了…… 而作为他的模板,约基奇的静态素质是实打实的巨型中锋,裸足2米11、体重129公斤,并且拥有2米21的臂展。因为约基奇的静态足够好,所以他能慢慢打磨防守端的细节,从又慢又跳不高的五花肉,进化为防守端的压舱石。 可李苑鑫不具备类似的静态素质(尤其是考虑到他要去CBA对付的对手都不矮),尺寸小一号的李苑鑫,不具备足够的禁区控制力,在护框方面是相当吃力的,哪怕他面对的只是CUBAL的对手。 这就像,大家看到周琦、徐昕、余嘉豪这样体型巨大的五号位,第一反应是别挑战他;但如果是李苑鑫受身高和臂展的局限,他没法在篮下筑起一层保护区,尤其是遇到一些动态出色的后场或锋线,很容易被面框的冲击冲垮。 这是他试图封盖身高2米07、臂展2米16,冲起来的黄明依 并且,他这种小胖中锋,始终是直着身子打球的,脚步重心都不能跟跳跳男比;虽然李苑鑫补到上线的积极性很可观,但他被后卫一对一拉开,基本就是被加速一步过,没法承接防面框突破的挑战。 后卫遇到李苑鑫都敢打,这就是缺乏威慑力的体现;或者说,你需要在防守层面把他给藏起来。 此前北控老将(也是老乡)刘晓宇曾经点评过这位即将成为CBA球员的年轻人,当时他就指出了李苑鑫是否能在CBA生存的大问题: “他的身体应该能顶一顶大外援,但关键在于,他能不能应对小外援?” 另外,还是受身高和臂展所限,李苑鑫对于防守篮板的第一点保护也很难好。这也是选秀内线升级后的通病。比如CBA星锐赛代表大学生联队跟真正的职业球员交手时,你能看到李苑鑫在保护篮板球方面是相对吃力的。 又或者说,李苑鑫的问题不止在于“身高不够”, 而是他作为体型不算大的技术流内线,运动能力确实一般,很难弥补他“身高不够”的问题。 大家在脑海里搜寻一下,不论是CBA还是NBA,都不缺乏打出名堂的小号内线。而这些小号内线往往都有一个相似之处,那就是运动能力足够好——虽然身高不够,但爆发力好能稳定地篮下吃饼终结、速率够快防守端能扫荡…… 但李苑鑫目前做这些都比较困难。 所以李苑鑫自己也会说,他并不认为自己会当选2025年CBA选秀大会的状元,因为他并不太符合当下篮球潮流对于中锋的审美。 反而如果自己是球队经理,他会选清华那个“跑得快、又能投篮、又能防守”的杨曦皓。 实际上,今年CBA星锐赛大学生联队赢了二年级生,一些声音认为全场正负值最高的李苑鑫也应该得到MVP的讨论,但如果看了比赛第四节真正定胜负的决胜时刻,你就会发现,大学生联队之所以能赢,靠的其实是后卫和锋线拧紧发条的疯狂上抢,连续逼出几次防守反击,才一波把比分真正拉开到二年级队无法追赶的地步。 好了,一口气说完李苑鑫的弱点,接下来换成夸夸模式: 既然是CUBAL一阵中锋+冠军球队首发中锋,那就是目前中国大学生球员里最好的中锋。而这样一个中锋存在静态素质的不足,那反过来也能证明他其他方面,基本功、球商等等有多么出挑。 现年24岁的李苑鑫,大概是最会打球的大学生球员了。 既然能被叫约基奇了,球商、视野和意识肯定是没得说,这也是他最核心的竞争优势。这些东西往往藏在一些比赛细节里,而翻李苑鑫的录像,不出所料,还真有。 其实这些体现球商的小细节,不需要成堆成堆的展示,只需要有那么一两个打到点子上的,懂行的人一看就能明白,这小伙子脑子里运行的思路确实精妙高级。